人有了身體 就要承受生 老 病 死, 這本來就是大自然中最自然的定律。為什麼人們會覺得苦呢 ? 因為人類忘記了誕生地球的喜悅, 遺忘了來到地球的使命。
忘記了真正的自己是谁? 以為五官的自己, 才是真實的自己, 忘記心靈真正的家。隨著年齡增長, 身體五官的慾望也隨著環境的習氣增長。已經找不到回家的路, 心靈的出口。
世界越來越文明, 科技的發達, 人類的心靈卻得不到滿足。生為地球的一員, 物質界的現象很多都是讓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才產生的。 但我們卻忘了感恩, 沉溺於物質的慾望利益中, 使我們喪失了原有的生物本能, 單純的美好與快樂。
這本「富足人生的原動力」找回失落的愛與幸福, 是現在文明社會所需要的。 從家庭個人進而到社會國家的心靈富足。不一定要拋開都市文明到深山裏頭, 只要重拾這念心, 不要忘記誕生時本有的能力, 生物的本能。 讓心靈真正的與身體結合, 讓心靈有出口, 找到回家的路。
以下節錄書中部分內容
父母應該扮演好的角色
媽媽的角色從古自今都沒有改變, 是一個不求回報的給予者與照顧者, 從給予中得到滿足。媽媽會因為孩子的存在而愛他, 那存在就足以作為媽媽的愛的保證。媽媽總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, 愛恆常不變。
而爸爸的角色則深深引響孩子的社會發展, 以及未來的獨立能力。 孩子需要努力的贏得父親的讚許, 儘管爸爸的愛也是恆常不變, 但是爸爸會依據孩子的行為表現, 表達贊同與否。不像媽媽表達的是無條件的愛。 大自然賦予父母親不同的角色, 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, 得到穩定的保證和適當的刺激,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 父親的形象越加明顯, 它是社會的代表也是孩子的引導者, 也是孩子的模範, 讓孩子知道在他即將參與的社會習俗中, 應該選擇那些符合社會期待的模樣。
如果一個人在物種的需要上沒有被滿足,在演化的期望上又遭受他人自以為是的否定和責難 (那些人本應是尊重並幫助),他會本能的尋求外在的協助,這才是正常的人類。
但許多遲鈍或已經偏差的父母,常常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可愛,不值得被愛或是覺得對孩子已經夠[好]了。就人類的天性來看,我們不會認為父母是錯的,反而相信一定是自己有問題。因此,如能意識到所有情緒的鬧彆扭,自我懷疑,冷漠,叛逆等行為,都是因為遭受不正確的對待而發自內心的自然反動時,那麼對自我的感覺就會開始轉變,慢慢提升自我價值。
所以用原續的觀念來回顧自己的過去,對生命有極正向的影響,找回信賴的生命法則。社會的使命感是來自人性真摯良善的本能。
人能正視無形的威脅,面對這些恐懼,會知道是孩童時期的驚嚇所致。放下這些無名的恐懼生命才得以釋放,勇敢的面對這些無謂的禁忌。允許自己可以成功也可以失敗,可以做(好)人,也可以做不那麼好的人。放心大膽去愛和被愛。可以勇敢冒險也容許退縮不前。不受認何轄制的,自由的運自己的判斷,直覺與認知。
尊重人類本能的需求,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分享到大人對生命運作的種種價值觀。遵循著合於生命自然演化原則的生活方式做為個人生命的典範。
人類的天性本就具社會化的傾向和與生俱來的正道感,不需要透過外在因素的制約來尋求社會化,更不要錯誤的相信父母本應具有掌控的權威力量,讓負面的經腐蝕了生命本有的自信心。每個人不管大人或小孩,都應感到自己生命的珍貴無價,並深受世界的歡迎。
正道,生命本相的正確軌道。萬事萬物最真的本相,每一件事都恰如其位,不論出生,活著,死亡,替換,都安然自如的存在著。